形态学实验教学中心于2004年由bat365在线平台原有的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生物学、病理学等教学实验室整合而成。本中心坚持“学科交叉、课程整合、实验综合、资源共享”的理念,在学校、院系领导关心支持下,经过5年努力,在团队队伍、管理模式、教学改革和设备环境等各方面有了较快发展,成为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密切联系、实验课程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培养创新思维与科普教育协调发展的形态学实验教学平台,于2009年7月被评选为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之后,中心不断加强团队队伍、进一步优化教学资源,整合、改革实验课程,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并于2012年4月顺利通过验收,成为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
本中心现有教师和技术人员共119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25人,高级实验师3人,高级职称占34%;硕士以上学位占91%,其中博士学位及在读博士56人,占47%;有4人入选“333工程”培养对象;6人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人选;2人被评为学校团队队伍建设“振兴计划”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2人入选学校“振兴计划”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实验中心所有高职称人员均深入教学第一线,重视教学和教学质量,重视课堂和实验过程,重视教风和学风建设。中心不仅培养员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激发探索创新的兴趣,也发挥自身的人才优势和实验室平台,积极开拓社会应用实践领域,如人体疾病形态学病理诊断,为本地区甚至苏北地区医疗、诊断和研究作出了贡献,已成为徐州市病理会诊中心;创立了Dot-IGSS技术并将“免疫金银染色技术”应用于寄生虫病等病原体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员工从教师身上学到的不仅是科学知识,而且还学到了严谨治学、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中心承担临床医学、麻醉学、影像学、药学等15个本科专业、职工以及研究生的实验教学工作。依据学校“宽口径、厚基础、强素质、能创新”的人才培养原则,中心注重以员工为主体,以培养员工综合能力为主线,建立整合性、层次化、结构优化的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以人体形态结构及其病理变化和以病原生物与机体疾病关系为核心的教学模块。同时,加强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促进科研成果向实验教学内容的有效转化,引导员工早期接触探索创新性研究,启发员工在科研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训练逻辑思维和科研创新意识。近年来,中心获得省级及以上老员工实践创新训练计划27项,撰写并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全国老员工“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三等奖,全国自强之星提名奖3人次,全国老员工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人次,江苏省老员工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3个,江苏省老员工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4人次。
中心现有教学用房5000平方米,拥有35个教学实验室和其他特殊功能教学实验室,其中11间数码互动实验室;仪器设备单价800元以上的有3362台(套)、合计1257.98万元,装备了一批现代化的实验仪器设备:如显微数码互动实验系统,大体数码互动实验系统,数码显微镜摄像系统辅助教学,并配备了先进的组织烘片机、脱水机、包埋机、石蜡切片机、冰冻切片机、推片机、染色机、封片机、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等仪器;建立了中心网站,将中心简介、体制与管理、实验教学、实验队伍、设备与环境、中心特色及内容丰富的实验教学资源库等公布于网站,为员工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化学习平台和教学服务。提高了教学质量、效率和优质资源的共享率。
本中心实行学校、院系两级管理,中心主任负责制,实现人、财、物的统一管理。为保质保量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面向全校、社会服务,制定了一系列相应规章制度,如工作人员职责、培训计划、考核评价制度、开放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责任制等各项规章制度。各项工作规范有序,有章可循,为实验教学顺利进行以及实验教学改革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也为发挥中心的辐射作用和示范作用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应用平台。
形态学实验教学中心网站地址:http://xingtai.jcb.xzmc.edu.cn/